天凈沙秋思
元·馬致遠
枯藤老樹昏鴉,
小橋流水人家。
古道西風(fēng)瘦馬,
夕陽西下,
斷腸人在天涯
作者簡介
馬致遠(約1250~約1324),中國元代戲曲作家,散曲家。號東籬,一說字千里。大都 ( 今北京 )人。曾任江浙行省官吏,仕途不得志,后歸隱山林。著有雜劇15種,今存《破幽夢孤雁漢宮秋》、《江州司馬青衫淚》、《 西華山陳摶高臥 》、《 呂洞賓三醉岳陽樓》、《馬丹陽三度任風(fēng)子》、《半夜雷轟薦福碑》以及與人合寫的《邯鄲道省悟黃粱夢》等 7 種。代表作《漢宮秋》取材于漢代王昭君和親故事,但情節(jié)有較大改動,以漢元帝和王昭君的愛情為主線,同時揭露了漢朝君臣的昏庸和無能,塑造了王昭君這一愛國者的形象。這一形象成為后來戲曲中漢明妃的定型。馬致遠的散曲今存 120多首,成就為元人之冠。作品內(nèi)容主要有嘆世、詠景、戀情3類。聲調(diào)和諧優(yōu)美、語言清新豪爽,善于捕捉形象來熔鑄詩的意境,提高了曲的格調(diào),對散曲的發(fā)展與提高作出了貢獻 。其[雙調(diào)夜行船]套曲 、[天凈沙]“枯藤老樹昏鴉”等歷來被人推為元代散曲中的極品。今人任中敏輯有散曲集《東籬樂府》。
[注釋]
天凈沙:選自《全元散曲》。天凈沙:曲牌名。
秋思:散曲的題目。
昏鴉:黃昏時的烏鴉。
[譯詩、詩意]
天色黃昏,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,發(fā)出凄厲的哀鳴。
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,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。
古道上一匹瘦馬,頂著西風(fēng)艱難地前行。
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,從西邊落下。
凄寒的夜色里,只有斷腸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。
詩解:
這首小令,前三句各寫了不同的三種事物。我們看到:西風(fēng)瀟瑟的深秋季節(jié),地下沒有紅花,樹上不見綠葉,也沒有芳草,有的只是干枯的藤,蒼老的樹,和歸巢的晚鴉,以及一曲溪水,溪上有小橋,橋畔有人家。這景色,正仿佛前人曾經(jīng)寫過的:“寒鴉千萬點,流水繞孤村。”(隋煬帝)。從第三句看,與前兩句不同:既有“瘦馬”,自然有人騎在這疲憊無力的馬上(隱約寫出人)。這時候,“夕陽西下”,瞇出時間。“斷腸人在天涯”——直至此刻,才明顯地寫到旅人,寫到旅人的心情。這是一幅凄清、蕭瑟、充滿離愁的畫面。開頭兩句寫景,對這幅蕭瑟凄清的秋景圖,作進一具皴染。第五句是結(jié)穴之筆,于是人物形象,特別是人的感情,躍然紙上,使形象鮮明起來。
《天凈沙·秋思》文學(xué)鑒賞
《天凈沙·秋思》這首元曲中的小令,用寓情于景的方法,通過對秋天黃昏時的景物描寫,刻畫了一個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,表達了異鄉(xiāng)游子的羈旅之思
這首小令先寫景再寫情,寫景為抒情服務(wù)。作者馬致遠先是采用白描的方法,僅僅用了18個字就描繪出9種不同的景物,將它們和諧而又自然地納入一個畫圖中,從而形成動與靜、明與暗、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。“枯藤老樹昏鴉”說明此時乃深秋時節(jié),“古道西風(fēng)瘦馬”則間接刻畫出異鄉(xiāng)游子的形象。與此同時,作者也將自己悲涼的感情寄托于此景中,使原本已十分凄涼的景物更令人傷感。作者也十分注意景與情的配合,例如“小橋流水人家”,本是及其常見的普通景物,但當(dāng)它與“斷腸人”同處于一個畫面之時,便不再是孤立的景象,而成為“斷腸人”心碎斷腸之觸發(fā)物,使圖景帶上悲涼氣氛,真可謂“情因景而顯,景因情而生”。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不僅言簡意駭,讀起來瑯瑯上口,而且將全文的感情基調(diào)推上一個高度,很好地為下文的抒情作了鋪墊。后兩句則直抒胸臆,“夕陽西下”,作者的惆悵悲哀之情溢于言表,“斷腸人在天涯”則點明全文主旨,此時,作者的羈旅之思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
全曲中作者注意詞句的前后照應(yīng),如“昏”與“夕陽”,“天涯”與“古道”,雖無一個“思”字,但全文卻始終圍繞此字來寫,作者的惆悵悲哀之情無處不在,真是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。這首被喻為“秋思之祖”的元曲小令確實有它獨到過人之處。
2021-07-09
2021-07-08
2021-07-08
2021-07-08
2021-07-08
2021-07-08
2021-07-07
2021-07-07
2021-07-07
2021-07-07
2021-07-07
2021-07-06
2021-07-06
2021-07-06
工作態(tài)度怎么寫 具有穩(wěn)定的工作心態(tài)
2021-07-06
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(wù),不承擔(dān)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。圖片涉及侵權(quán)行為,請發(fā)送郵件至85868317@qq.com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