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能夠想象一億多年前的化石吃起來是什么感覺嗎?還真有這樣的人把活化石搬上了餐桌。
很久之前和朋友的一次聚會,吃到了一種不用吐刺的魚,感覺很是新奇。它長著長長的嘴巴,骨頭很軟,還有點脆,肉質相當鮮嫩,富含透明膠質,口感嚼勁也特別Q,后來得知,此魚名叫鱘魚,被譽為水中的活化石。
鱘魚的頭呈犁形,體形修長無鱗,略呈梭形,背部棕灰或褐色,腹部銀白。大部分為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魚類,一般體長0.5至7米不等,多數品種的個體可以重達幾十公斤甚至數百公斤,歐洲鱘魚最大個體可達1000多公斤,我國中華鱘最大個體為500多公斤,壽命可達100歲以上。鱘魚長年棲息生活在河道中,在水體底層游動,以無脊椎動物及小型魚類為食,對水質要求比較嚴格,喜生活于流水、溶氧含量較高、水溫偏低、底質為礫石的水環(huán)境中。鱘魚的適宜生長溫度在15℃至24℃。
鱘魚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,它曾經是和恐龍并存的生物,可是恐龍滅絕了,而鱘魚卻以頑強的生命力延續(xù)生存到了今天,成為人們研究古代地球變化的魚類活化石。
鱘魚不僅對弄清魚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,它本身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。鱘魚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,是所有魚類中營養(yǎng)價值最高的一種,在我國早就有“龍的化身為鱘龍魚的頓悟”一說。它屬高蛋白、高脂肪食品,含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,不飽和脂肪酸及12種維他命。對軟化心血管,促進大腦發(fā)育,提高智商,預防老年性癡呆具有良好的功效。其軟骨和骨髓(俗稱“龍筋”),有抗癌因子,可完全直接食用,素有“鯊魚制、鱘魚骨”之說。除體表骨板外,鱘魚的其他部分(含骨骼)都可食用,且營養(yǎng)價值都很高,特別是由鱘鰉魚卵加工而成的“黑魚子醬”,其經濟價值非常高,有“黑珍珠”的美譽,在國際市場供不應求。
此外,鱘魚還有極高的觀賞價值。在東南亞、港澳臺等地區(qū)已將鱘魚視為上等觀賞魚。
鱘魚在我國也被稱為鰉魚,意為尊貴之意。據說在乾隆年間,它就因肉質細膩而被作為貢品。清末光緒年間,撫遠大都督那斌上京進貢,慈禧太后看到后問:“此為何魚?”那斌答曰:“無名,請賜名。”慈禧太后曰:“此魚如此健碩,真乃魚中之皇, 就叫皇魚吧。”于是,后人就稱其為鰉魚了。
目前地球上尚有鱘(鰉)魚26種,分布于北美、歐洲、亞洲等,大多集中在北半球。我國是鱘魚品種最多、分布最廣、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,有8種鱘魚生活在我國的江河湖海之中。
2021-07-20
2021-07-20
2021-07-20
2021-07-20
2021-07-19
2021-07-19
2021-07-19
2021-07-18
2021-07-18
2021-07-18
2021-07-16
2021-07-16
2021-07-15
2021-07-15
2021-07-14
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查查吧平臺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圖片涉及侵權行為,請發(fā)送郵件至85868317@qq.com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